汽車鈑金件不僅要美觀而且要兼具較高的安全性。車身高強板的應用比例和數量也越來越高,對沖壓模具的結構和表面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目前沖壓件拉毛、積瘤缺陷已經成為困擾汽車行業沖壓生產質量的首要問題。
1、為有效應對沖壓鈑金件的拉毛問題,目前行業內大部分主機廠都在采用表面處理技術。對于覆蓋件模具,行業內基本已用到鑄鐵類材質性能的最上限,大眾已經開始選用更高級別的模具材質(ASSAB88)來適應高強板模具的開發,若不應用模具表面處理技術,依然無法解決拉毛問題。對覆蓋件模具采用鍍鉻表面處理技術及對高強板采用TD、PVD表面處理技術,普通板采用PPD表面處理技術,目前已成為業內的共識。
在普通板覆蓋件的拉延及翻整模具上,大眾、上汽、吉利、傳祺、長城、奇瑞選用材質為GGG70L,表面處理方式為鍍鉻。在高強板的拉延及翻整模具上,上汽、傳祺、長城、奇瑞選用材質為SKD11,表面處理方式為TD、PVD、PPD。
2、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相關技術參數概況
針對不同的模具材質、板料強度、厚度和需求,選用最合適、最經濟的表面處理技術,可以最大化地節約成本、提高效率、減少產品返工和不合格率,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相關技術參數.
TD處理技術
TD表面覆層處理技術是熔鹽浸鍍法、電解法以及粉末法進行表面硬化處理技術的總稱。其原理是在一定的處理溫度下將工件置于硼砂熔鹽及特種介質中,特種熔鹽中的金屬原子與模具中的碳、氮原子發生化學反應,擴散在模具表面而形成膜厚幾微米至幾十微米的釩、鈮、鉻、鈦的金屬碳化層。實踐證明,這種覆蓋層具有極高的耐磨性、抗崩刃性、耐蝕性。
5.1 TD處理流程
a.來料檢測(鑲塊數量、重量、外觀、材質牌號確認;硬度檢測);
b.TD處理前打磨、拋光;
c.鑲塊裝架;
d.TD處理(預熱、TD淬火、淬火、回火);
e.清洗和鉆孔;
f.TD后檢測(外觀尺寸、TD皮膜厚度及硬度);
g.尺寸調整和尺寸確認;
h.TD后拋光;
i.檢測;
j.交付。
TD處理相關重要過程
a.實施TD處理流程a、b后,將鑲塊裝夾在器具上;
b.然后吊入電爐中(圖12)實施TD處理;
c.通過操作面板來控制電柜調節鹽浴溫度、時間等工藝參數;
d.TD處理完畢得到TD后的模具鑲塊。
D處理適用模具材質
國產材料與日本材料相比,TD處理后基體容易開裂,工藝參數設定有所不同。故在實施TD處理前需確認模具鑲塊材質、熱處理淬火、回火數據和材料供應商資料。重點需區分Cr12、Cr12MoV、Cr12Mo1V1。特別適合TD處理的冷作模具鋼
TD技術質量提升措施
a.通過選用包括 CMC-EMagic6、TM2000、SU?PER7、WeD-45、WeD-7、WeD-6a這6種不同型號焊條,依次在SKD11上試焊3 cm長的焊接面,將焊接面表面打磨光滑,實施TD處理后檢測膜厚、硬度參數,觀察其外觀缺陷。經過綜合評價,使用型號為SUPER7、WeD-6a的焊條在SKD11母材上焊接,實施TD處理后綜合效果最佳(皮膜厚度、硬度、外觀質量缺陷等),可以確保TD后質量的穩定性。
b.TD層在500℃左右出現氧化現象,TD處理后當模具鑲塊局部出現氧化缺陷時,需要及時局部鈍化拋光處理,延長鑲塊使用壽命。
c.經過3~5次TD處理后母材表面的碳原子含量會逐漸減少,如果母材表面脫碳層深度達到了0.5 mm以上,TD后模具鑲塊表面成膜會較差,嚴重時會引起鑲塊開裂,當出現以上缺陷時,就不適合再做TD了。
d.經過PVD/氮化處理的模具零件,必須去除鍍層才能進行TD處理。否則難以形成TD層(鍍層阻隔碳元素的擴散)。
PVD涂層技術
PVD是指通過物理方法在真空條件下將固體或液體材料蒸發成氣態原子、分子或離子狀態,并采用低壓氣體(或等離子體)工藝,在基板表面上沉積具有特殊功能膜的技術,主要包括真空蒸鍍、濺射鍍膜和離子鍍膜這3種基本方法。PVD涂層具有耐磨性、抗氧化性、耐腐蝕性、抗疲勞和自潤滑性等特性。
PVD處理流程
a.入貨檢查(鑲塊數量、尺寸);
b.研磨拋光;
c.超聲波清洗;
d.真空氮化;
e.研磨拋光;
f.超聲波清洗;
g.表面處理;
h.研磨拋光;
i.檢查;
j.交付。
PVD技術質量提升措施
a.在冷作模具鋼Cr12MoV上,更適合涂覆的PVD涂層一般為Ti/TiN,膜基結合力是一個綜合指標,通過改善沉積工藝,如(沉積壓力、偏壓、離子能量和氣體前體等)可以將涂層應力逐漸釋放,提高膜基結合力。
b.冷作模具鋼SKD11、Cr12MoV表面進行PVD涂層前先實施滲碳、滲氮處理,得到中間薄層能為Ti/TiN提供較強的力學支撐,而后再進行Ti/TiN復合處理,綜合力學性能表現更好,壽命更長。